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张雄头条:物我两化——大自然的“修行者” 陶胜武

张雄头条:物我两化——大自然的“修行者” 陶胜武

2016-09-26 张雄艺术网


(张雄艺术网 

文/胡莹)


山有山的胸襟,水有水的仁德。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喜欢无拘束地游历于山水田园之间,陶冶性情,寻求创作灵感,以融入大自然的无限惬意与无私情怀,来表达对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花、一草、一石、一瀑的真情实感与深邃哲思。《兰亭序》、《高逸图》、《富春山居图》都无不体现了古圣先贤将自己的才智、品性与自然山水深深融入之情境,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在萃取天地万物精华的同时,又提升自己的修为悟性,为后世留下千古名作,深深地令人折服。

陶胜武作品

然而在经济与信息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感受与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不用说从自然中汲取智慧的结晶、人性的光辉。人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却是置身于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之间、物欲横流的欲望当中,而不是在大自然中、宇宙万物博伟的力量中。当今社会,人们并不缺乏物质上的追求,而是匮乏精神上的信仰。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走进国家一级美术师、自然画派创始人、当代实力派画家陶胜武先生的艺术人生,共同享受艺术与大自然鸣奏的动人乐律,感悟那久违的美好、本质与真情。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笔者见到了来自北京的画家陶胜武先生。陶先生祖籍江苏,倒也看不出南方人的特点,反而在他身上散发着北方人质朴、豪爽的气质,短短几十分钟的采访中,他竟然时隔一两句就会发出爽朗的笑声,令我惊讶,不过梳理下来,这倒也非常符合陶先生完全将自己放空于山水自然,感悟山水性情之山水“本色”。


陶胜武作品

 

求学、北漂:两个“7”

陶先生出生穷苦。他是一位靠吃苦好学的韧性与独特深入的感悟闯出自己一片艺术天空的画家。在他的学艺生涯中,烙印着两个“7”:70块钱到河南求学,700块钱闯北京。陶胜武先生从小就喜欢画画,虽然家境贫寒,但父亲一直在精神上鼓舞着兄弟几个闯出自己的天地。在他26岁那年,在报纸上读到郑州黄河美院招生,于是怀揣着70元钱上路了。到了学校门口,兜里只剩下40元,他在学校门口徘徊了三天,最终被学校的一位老师收留,在老师家中伺候其父亲,由于他吃苦耐劳,本性纯朴,求学精神最终感动了老师,作为旁听生进了学校学习美术。由于每个月只有20元的生活费,陶胜武先生早晚吃稀饭果腹,实在饿极了,就去摘生地瓜、生茄子充饥。由于经常饥饿,一年下来,陶先生全身浮肿,最终由于没有学费退了学。

 

之后陶胜武先生只能在家坚持自己练习绘画,又过了几年,求学的强烈欲望不断激励着他,他想去北京闯一闯。于是家里人凑了700元给他,心想他到了北京钱花完了就会回来,没想到,陶胜武先生此行之后非但没有返程,竟然还在北京扎根艺术了。当然,作为一位无依无靠的北漂艺术家,刚开始到北京之时,陶胜武先生也只能暂时放下艺术梦想谋求生计,靠着吃苦耐劳的本性,他到处打工,油漆工、线工……..无论风吹雨打、烈日焦阳,为梦想奋斗的日子异常艰辛。但是陶胜武先生就是有一股坚定的信念,对于艺术的追求,在任何困苦的条件下,他都不愿意流于俗世,他从不参观其他展览,因为他不愿意局限自己的思维,他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要画出自己的好作品。终于他的画作被藏家看上,慢慢地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与推崇,并结束了打工的日子,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艺术馆,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专心研究与创作自己的艺术。

陶胜武作品

 

深山修行:感悟山水“本色”

陶胜武先生的一大艺术特色是他十分推崇像古人一样,以自然为标准,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在大自然中感悟绘画艺术的生命。他说:“一位艺术家,不到自然中,不了解生活,他的作品就没有生命力。”与许多艺术家不同,他每年有4个月时间要在山里修行,而且俨然是一位“苦行僧”,无论刮风下雪,他早上带着面包出门,晚上住在老乡家。因而他画虾,观察得非常透彻,他说虾在行进的瞬间或逆流而上时,动作都不一样。他笔下的虾特别有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极具灵动的意境。他笔下的飞瀑、山石、山色也与众不同,跳出了历代山水画作的程式感,时而岩层裂变而雄浑;时而飞瀑溪流之声此消彼涨,生生不息;时而浓墨飞雪,侠骨道心,人间奇景;时而山色令人眼前一亮,至击心灵,透露心迹。真山真水真性情,乃山水本色。

 

陶胜武先生对“师造化”与“师古人”有着更深刻的体悟。他说,古人最初没有参本,也是发挥自己的才能,用心去体悟自然、理解自然、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中国画是很神奇的文化,它要用心灵去感悟,表现对大自然的情感。“说我和谁学,我哪里都没有。”不过,陶胜武先生很欣赏傅抱石、刘海粟、陆俨少之艺术思想。他认为他们的思想脱俗,表现的方法也很独特,他临摹汲取的正是这些艺术大家的思想精髓,走得却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独特风貌。

 

在陶胜武先生的山水画作中,绝无雷同的风光与单一的技法。他的笔法与心性随着大自然的风起云涌而千变万幻。白鹭飞过江面,晚霞染红云层:“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在宁静的诗意中,陶胜武先生除了用湿润的笔墨描绘了锦绣山川,还并用焦枯的墨色增添的山之气势,云雾河流,一气贯通,山势龙脉,绵延不绝,动静相宜,枯润相衬,彰显了宁静的心境与无限的胸襟。

陶胜武作品


无法之法 无声之声

陶胜武先生笔下的山水,远不止于自然之风光,他已将自己的血脉与性情融入山水灵魂之中。在他的画作中,既能读到诗歌般宁静的桃源圣地,又能洞彻到洞察到天本地裂的鬼斧神工般的大自然奇景。时而清丽、时而奇绝、时而雄浑、时而苍茫、时而神秘。他已将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奇异而梦幻的景色深埋于自己的内心深处,画、景、人、境高度融合,浑然一体,画由心生,境随意造,意随笔动,信手沾来,每幅各不相同,却皆有独到奇胜之处,其构图、造境看似无规律可寻觅,却是深得天地造化,臻至“无法之法”、“无声胜有声”之境。

陶胜武作品 


易理哲学 参禅悟道

打破茶杯 归于自然

正因为对自然的推崇,陶胜武先生的山水画中还渗透着易理哲学及参禅悟道之境界。他说:“山有山的龙脉,水是山的血脉。山是活的,万物是活的。人与山水之间是用心灵相互沟通、呼应。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绘画的笔墨、构图、意境经营不同,使命也不同。如这茶杯,它也具有生命力,打破这茶杯,一切归于自然。”宇宙万物造就了生命,生命最终也将归于万物造化之中。此或许为我一直在思考的,艺术家与绘画与读者之间最为初衷、本质与终极的一种关系。

 

谈起中国画的未来,陶胜武先生信心满满,他认为由于过去能代表中国画水平走出国门发展的艺术家比重很小。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国人也越来越倾向对中国画的欣赏与收藏。中国文化的元素在全世界越来越流行,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画精品为世界追捧。“我永远不会画油画,因为中国的水墨太神奇了,它随着艺术家的心境走。艺术家的修为达到什么程度,它便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艺无止境,我每个阶段都能体会到变化,我会一直坚持不懈地走下去。”陶胜武先生目光炯炯,他是一位在大千世界不随波浊流,保持着自己天性的艺术家。他坚定不移地保留着本色,走着自己的路,在大自然的悟化中,他已然深深陶醉,陶醉于混沌、陶醉于本色、陶醉于心性、陶醉于纯粹。他的艺术创作不限于尺寸、材质等媒介,大到长卷可观可游可卧品,小的小品可小酌品读,好纸可画,毛边纸亦可泼墨挥毫。此乃在大自然中痴痴行走的性情中人,只有深爱着自然,融化于自然,才能在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中笃定与淡泊地前行,物我两化。期待着陶胜武先生这位自然界的“修行者”带来越来越多令人动容的精彩之作。


当代实力派艺术家陶胜武

艺术家简介:

陶胜武,男,又名陶子,1968年生于江苏益林,现居北京。当代实力派画家、自然画派创始人、国家一级美术、中国扶贫形象大使。


荣誉与成就

2002年作品入选全国《武林杯》书画大奖赛获银奖,作品入编《中国书画精品集》;同年出版《陶子画集》《陶胜武画集》《陶胜武画集山水篇》《陶胜武画集花鸟篇》;

2007年《锦绣中华迎奥运》被奥组委收藏,并获金奖;

2009年作品《高山流水江山美》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同年,十米长卷《大好河山》作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飞行大队收藏,在迎接建国60周年活动中,胡锦涛主席检阅飞行员时在其巨幅前留影;

2009年作品《江山如画》被山西五台山寺院收藏;

2010年长卷《西山览胜图》,被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收藏;

2012年9月15日,陶胜武参加新加坡文化节及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狮城雅集》新加坡(特展);

2013~2015年,陶胜武分别受邀参加全国首届、全国第二届、全国第三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的颁奖仪式;

2013~2015年,陶胜武分别受邀参加全国第十三届、全国第十四届、全国第十五“全国庐山杯”书画大赛的颁奖仪式;

2015年7月16日,作品入选国家国礼;

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礼艺术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钢铁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顾问等职。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上一篇:艺术名流许一川
下一篇:《梦落江南100期》特刊·原创诗画联盟(
版权所有:兰亭艺术网